手術機器人對術中配準的要求較高,僅依靠其自身的導航定位功能還遠遠不夠,需要結合術中三維CT影像來提高導航精準度。
不同于在放射科掃描室的螺旋CT,術中三維CT使用的是錐形束CT掃描設備,常見的即三維C形臂和O形臂。
術中三維CT是如何輔助手術機器人完成手術導航的?下面以術中三維移動C臂(PLX C7600)輔助脊柱外科手術為例,來介紹手術過程中的四個流程。
(一)術中圖像采集
術中導航可使用CT圖像或MRI圖像,在骨科手術中對骨性解剖結構精度要求更高,因此術中CT圖像的應用相比于術中MRI應用更加廣泛,而采用移動式術中CT則更受歡迎。
基于透視的導航技術和基于CT的導航技術類似,可將術中多個透視影像上傳至工作站完成三維重建。最新的基于透視的導航技術可以根據(jù)術前CT數(shù)據(jù)進行實時重建,從而顯示術中患者的真實解剖結構。
(二)運動捕捉
手術導航需要通過運動捕捉系統(tǒng)來追蹤手術器械在空間的運動,并將手術器械的運動位置變化同步顯示在屏幕上。目前脊柱外科手術導航常用的運動捕捉系統(tǒng)多為光學追蹤技術。
光學運動捕捉系統(tǒng)主要依賴于光學攝像頭,通過三角測量來準確測量物體的空間位置。為了確保實時手術導航的精度,光學攝像頭在進行手術操作過程中應盡量避免遮擋。
手術導航借助運動捕捉系統(tǒng),可以對手術器械在空間中的位置以及軌跡進行實時追蹤,可以實時識別手術器械在坐標系中平移和旋轉。
(三)圖像配準
在手術開始前,手術導航系統(tǒng)需要將術中采集圖像的解剖結構與患者實際的解剖結構進行關聯(lián),進而幫助醫(yī)生進行圖像引導手術。圖像配準即將采集的影像的坐標系和導航追蹤系統(tǒng)進行配準整合的過程,為手術導航提供“地圖”的指引。
以普愛脊柱手術導航系統(tǒng)為例,它通過追蹤C形臂三維采集軌跡,自動完成圖像坐標建立和系統(tǒng)坐標配準,這種方式不受圖像品質(zhì)的影響。與標尺配準相比,軌跡配準的精度更高,操作步驟少,系統(tǒng)運作效率高。
(四)圖像可視化
一旦圖像配準完成,手術導航系統(tǒng)會將手術器械的虛擬圖像與術中獲取的三維影像進行重疊顯示。隨著醫(yī)生移動真實的手術器械,其對應的虛擬圖像也能在三維CT影像上實現(xiàn)實時同步移動。
通過觀察手術導航系統(tǒng)的屏幕,醫(yī)生能夠?qū)崟r地掌握器械與患者手術部位的解剖結構的相對位置關系。這一信息至關重要,它幫助醫(yī)生精確評估手術器械與目標手術點的距離,從而沿著預先規(guī)劃的手術路徑,精準地進行手術操作。